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多少?
1、一般准备年末余额不得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银行可以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2、金融企业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计算公式为: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
3、计提比例2%;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25%;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100%;(三)特种准备计提比率:银行根据不同类别贷款的特殊情况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4、准予当年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本年末准予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贷款资产余额×1%-截至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余额,金融企业按上述公式计算的数额如为负数,应当相应调增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超额贷款损失准备计算公式
1、计算方法贷款损失准备的计算方法是:贷款损失准备=贷款余额×贷款损失率。其中,贷款余额指的是银行未收回的贷款本金,贷款损失率指的是银行预计的贷款损失比例。
2、反映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的一个指标是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的考核是银行审慎考虑风险防范的一个方面,也是反映其业绩真实性的量化指标。
3、法定准备金计算公式。贷款损失准备金计算公式。ibnr准备金计算公式。超额存款准备金率计算公式。
贷款减值损失贷款减值损失准备
贷款损失准备是本科目核算银行按照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银行不承担风险的受托贷款等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本科目应按照单项贷款损失准备和组合贷款损失准备等分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贷款损失准备通常包括以下三项:一般准备金(也称为普通准备金)、特殊损失准备金和特殊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是指银行在有客观证据证明贷款确实减值时按照有关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该项目是贷款预期收回资金现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贷款减值准备是是减值准备金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指商业银行为抵御贷款风险而提取的用于弥补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损失的准备金。
贷款减值准备计提范围根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相关规定,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包括:有客观证据表明发生减值损失的贷款;贷款发生减值的证据虽未识别,但未来有可能发生损失的。
贷款损失准备是属于资产类科目。贷款损失准备是本科目核算银行按照规定提取的贷款损失减值准备。银行不承担风险的受托贷款等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本科目应按照单项贷款损失准备和组合贷款损失准备等分别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根据企业的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相关的企业收回贷款时,应当进行结转的相关的贷款进行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贷款损失准备是什么科目?贷款损失准备属于资产类科目。
贷款减值会计分录怎么做?
会计分录:付:营业外支出贷款呆帐准备金支出户收:贷款呆帐准备金准备金户贷款呆帐(二)县以下行处自提贷款呆帐准备金的,应填制特种转帐收、付凭证和联行往来凭证(或有关凭证),将提取的准备金上划地(市)分支行。
贷款—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合同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
本科目应当按照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资产减值损失会计分录计提时,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各种资产减值准备月末结转资产减值损失时,分录如下:借:本年利润贷: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指的是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