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贷风险?农信社面临的信贷风险有什么特点?
在经济杠杆运用上,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不良贷款也给予重奖,造成贷款发放数量越大、质量越差则奖励越多,而质量越好却奖励越少(失去了清收不良贷款重奖之利好政策机遇)的异常机制;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优良行处没有得到重奖,不该重奖的信贷资产质量低劣行处却因清收了大量不良贷款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最大奖励。
信贷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特征有:不对称性、累积性、非系统性、内源性。简介: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信贷风险的特点 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
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非市场性风险和市场性风险两类。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
农户贷款风险控制难点
存在问题:贷款安全性与农业生产风险性相冲突,信用担保方式和保障资金安全操作非常困难,农民结识上偏差,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道德风险更为突出,小而分散经营模式存在缺陷。操作方式局限,信贷队伍力量薄弱,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缺少足够动力。
贷款审查漏洞:发放贷款过程中,对贷款用途的核查难以做到全面,部分农户可能存在顶名贷款或挪用资金的情况,形成贷款风险。 贷后管理缺失:贷后检查是关键,但信用社往往过分重视贷款发放,忽视了贷后监管,导致小额农户贷款监管薄弱,尤其是对外出务工农户的追踪管理困难。
农户准入风险由于农户对象分散、面广量大、规模大小不经营不稳定、信息不对称,给客户经理调查带来难度,加大了农户准入风险。多户联保,在实际操作中,客户经理往往依赖村干部,村干部的“一言堂”就成为农户准入的首选条件。
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本身存在着“信用风险”,所以针对“人性”的不确定性,对农户贷款适当的引入贷款担保机制,分散贷款的潜在风险,让老百姓互相监督,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氛围。
从风险管理的要求看,辽宁省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风险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不严、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是贷前调查制度落实不严,基层信用社经常把贷前调查工作省略,将调查流于形式。
三)建立有效的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首先,加大信用等级评价的硬件投入,健全资料档案。农户资料反映要真实、全面、准确。逐项认证审查核实,并且对农户的信用档案逐步实行电子化管理。
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防范
客观风险:农户信用贷款本质上基于个人信用,但信用评估难以量化,信贷员需要处理大量复杂的诚信评估工作。此外,农业的脆弱性(如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使得贷款回收面临不确定性,一旦发生问题,贷款风险将增加。
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对农户小额贷款信用贷款风险评估与防范。(二)灵活运用分期还款制度和农户联保制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使用分期还款制度时,应考虑不同贷款者的特殊情况,使还款周期与贷款农户收入来源相适应,减轻农户还款的心理压力。
存在问题:贷款安全性与农业生产风险性相冲突,信用担保方式和保障资金安全操作非常困难,农民结识上偏差,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道德风险更为突出,小而分散经营模式存在缺陷。操作方式局限,信贷队伍力量薄弱,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缺少足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