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银行房贷收紧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收紧房地产信贷,包括提高首付比例、缩短贷款期限、提高贷款利率等。此举旨在抑制房地产市场过快增长,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
政策内容
2014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14]9号),对房地产信贷政策做出了全面调整。
主要内容包括:
提高首付比例。住宅贷款首付比例调整为首套房不低于30%,二套房不低于50%。
缩短贷款期限。一般贷款期限调整为30年,最长贷款期限不得超过40年。
提高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水平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执行,首套房贷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二套房贷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2倍。
限制贷款额度。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家庭年收入的12倍。
禁止发放第三套住房贷款。对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的家庭,不得发放住房贷款。
政策影响
2014年银行房贷收紧政策出台后,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了10.5%,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12.1%。2015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下降了10.4%,商品房销售额下降了11.4%。
房贷收紧政策还导致了房价的上涨。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均价上涨了6.5%,2015年上涨了5.9%。房价的上涨,使得购房者的负担加重,也抑制了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政策调整
由于房贷收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过于剧烈,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调整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银发[2015]322号),对房贷收紧政策进行了调整。
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降低首付比例。首套房贷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二套房贷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
延长贷款期限。一般贷款期限调整为35年,最长贷款期限不得超过40年。
降低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水平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执行,首套房贷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0倍,二套房贷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
政策调整后,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2016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15.4%,商品房销售额增长了16.2%。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增长了10.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了11.4%。
政策总结
2014年银行房贷收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带来了负面效应。2015年,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房贷收紧政策,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因此房贷收紧政策仍然需要继续实施,以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