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金额与实际到账金额不符合怎么办?
1、对于贷款人没有按照约定的金额提供借款的,属于违约,若是给借款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一条规定,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2、法律分析:借条金额与实际借款不一致,当事人需进一步举证。债权凭证上载明的出借金额往往与借款人实际收到的本金数额不一致。在此情形下,应初步判断出借人主张的借款事实是否具有不可排除的合理怀疑,在存在合理怀疑时,应要求出借人进一步举证。
3、法律分析:建议保留证据直接报警,对方如果少付了贷款金额,需要将多余的贷款补足。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4、贷款金额如果与实际到账金额不符合的话,客户可以赶紧联系贷款经办银行(贷款机构/平台)进行咨询,问清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看是否是少发了款项,让对方即使补发剩余款项。
银行和借款人合同不符合实际借款人要不要还?
名义借款人在偿还借款后,可向实际借款人追偿,双方的民间借贷纠纷应另案处理。如果出借人提供的借款均已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分次实际转入借款人的个人账户且借款人不能充分证明其并非实际借款人,且借款的实际用途对借款法律关系的认定并无影响,故借款人应承担还款义务。
贷款人与实际使用人不一致的,不会导致借款合同的无效,除非贷款合同存在对使用用途有约定,但在实际当中未按照约定使用的情形方可导致合同无效。
你好,要看是谁的带款,如果是你名下的带款你当然需要还钱了,毕竟是以你的名义办理的贷款,如果你不还钱的话,你的贷款就逾期了。
贷款用途与实际不符有何后果
1、法律分析:如果借款人在收到贷款资金之后,使用时实际用途和合同规定的用途不符,在约定用途范围之外的话,那一旦被贷款经办银行(贷款机构、平台)发现了,贷款经办银行(贷款机构、平台)很可能会立马收回款项,要求借款人尽快将贷款给还清,并缴纳一定的违约金。
2、如果只是小小的不同,有可能是借款人对贷款不了解造成的,也可能是为了申请额度更高、利息更低的产品,只要不触犯银行规定,而且银行没有查出来的话,影响不大,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誉就可以了。
3、法律分析:贷款用途不真实一般不犯法。贷款用途严格要求了贷款用途的真实性,银行在后期检查中如果发现贷户的贷款实际用途与申请用途不符,可以认定是挪用贷款资金。银行会提前收回贷款,还会要求支付违约金。
4、银行或贷款机构很可能会把款项立刻收回,并要求借款人一次性偿还所有借款,并支付一定的违约金。到时候借款人的还款压力会比较大,情节严重的话会被怀疑是骗贷,对以后办理信贷业务产生不利影响。
5、【1】偿还全部借款 一旦被贷款机构发现贷款用途和实际用途不一致,贷款机构就会要求借款人一次性偿还所有借款,并且会将已经分期的借款取消分期,以此来要求借款人偿还所有借款和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