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计提贷款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如下:计提坏账准备时的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发生坏账时的账务处理: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收回已确认坏账时的账务处理: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若已转销的坏账又收回,则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
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为: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 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 *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 “坏账准备”调整前贷方余额(+“坏账准备”调整前借方余额)。其中,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是指企业期末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总额;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则是企业根据历史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的坏账损失率。
小贷公司坏账准备如何计提?小额贷款公司怎么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按照期末贷款余额计提。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刚开张的按季提。以后按年调整就行了。
需要计提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信用垫款、拆借资金等。对于由银行贷款并负责对外偿还的国外贷款,也应计提损失准备。但银行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不计提损失准备金。计提原则:商业银行在计提坏账准备时应坚持及时性和充分性原则。
计提坏账准备最新规定?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并按照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则以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来衡量,其计算方式为: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若以同样的数据为例,即不良贷款余额100万元,实际计提80万元,应计提90万元,那么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将为80/90*100%,约等于889%。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贷款的实际准备/准备需要×100%,且该比率不低于100%。具体说明如下: 分子部分:贷款的实际准备,这是银行根据客户贷款的实际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后确定的准备金金额。这些准备金用于覆盖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
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因为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核心指标》的规定,信用风险监测应超过预期值,包括不良资产率、单一集团客户信用集中度、所有相关性、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等指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 / 贷款应提准备 × 100%。例如,若实际计提的准备金为80万元,而应计提的准备金为90万元,则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889%。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并非越多越好,但需保持在一定水平以上,即不低于100%。定义与标准: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是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用于衡量银行为贷款损失计提的准备金是否充足。根据规定,该比率不应低于100%,这是确保银行有足够准备金来覆盖潜在贷款损失的重要标准。
贷款应计准备是什么
贷款应计准备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对部分贷款资金预先设置的准备金。具体解释如下:目的:贷款应计准备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贷款业务中的风险,特别是借款人可能无法按时还款的风险。
贷款应计准备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为应对可能出现的贷款损失而预先计提的准备金。详细解释如下:贷款应计准备是金融机构在贷款业务中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贷款存在无法按期收回的风险,如借款人违约、经济环境变化等,银行需要在贷款发放时计提一定的准备金以应对这些潜在风险。
应计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向贷款客户发放贷款后,贷款客户按照约定的利率和还款期限,应当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利息和本金。
应计贷款是指银行已经与客户达成贷款协议,并正式开始计算利息的贷款。简单说,只要贷款发放成功,银行就会开始计算利息,这部分贷款就被视为应计贷款。应计贷款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其利息收入是银行收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标准最新
银行应按季计提一般准备,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的1%。 专项准备计提比率: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结构性贷款损失准备: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会根据贷款的风险等级设定一定比例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一比例的设定通常基于监管要求、贷款类型、借款人信用状况等多个因素。
计提方法:一般准备金: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专项准备金:针对每笔贷款,根据其风险程度和回收可能性合理计提,计提比例依据贷款风险分类的结果。特别准备金: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提取,不是经常提取的准备金,仅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才计提。
条件:金融企业需从事国家允许的贷款业务。计提标准:按贷款资产余额的百分之一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意味着,金融企业可以基于其贷款资产余额的百分之一来计算并计提这部分准备金,且这部分准备金在税前是允许扣除的。
计提比例: 一般准备:中国要求银行年末的一般准备余额不得低于贷款余额的1%。 专项准备: 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 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允许上下浮动20%。 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允许上下浮动20%。 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一银行2015年贷款应提准备为2000亿元,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80%,则贷...
1、【答案】:B 根据公式“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所以贷款实际计提准备=2000×80%=1600(亿元)。
2、【答案】:A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因此,该银行贷款实际计提为1 100×80%=880(亿元)。故选A。
3、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计算公式=贷款的实际准备/准备需要超过100%。准备贷款损失的资产包括客户贷款、拆除资金、贴现资产、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贷款转让和垫款。每季度,银行将根据贷款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实际金额。
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贷款的实际准备/准备需要×100%,且该比率不低于100%。具体说明如下: 分子部分:贷款的实际准备,这是银行根据客户贷款的实际情况,每季度进行分析后确定的准备金金额。这些准备金用于覆盖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
5、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 / 贷款应提准备 × 100%。其中: 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已经为贷款损失实际计提的准备金。 贷款应提准备:指根据贷款的风险程度和相关规定,商业银行应该计提的准备金。
6、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是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通常不应低于100%。这个比率是银行用来评估其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足够覆盖潜在贷款损失的一个重要指标。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的计算公式是:贷款实际计提准备除以贷款应提准备,然后乘以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