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猪不能借款了

钟逸 48 0

## **铺满猪不能借款了?透视我国金融监管新规背后的深意**

### **一、背景**

2022年11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猪产业链稳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金融机构服务猪产业链稳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其中,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向生猪养殖企业发放用于产能扩张的贷款。这一规定,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意见》的出台,也意味着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猪产业链投融资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

### **二、深层次原因**

1. **宏观经济形势变化**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猪肉价格也经历了大幅波动,从2020年的高点一路下跌至2022年的低点。在经济下行和猪价下跌的双重压力下,金融机构对猪产业链的投资意愿下降。

2. **供需格局变化**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养猪行业掀起了规模化养殖的浪潮,涌现出一大批大型养猪企业。这些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益,不惜扩大产能,导致猪肉供过于求。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量达到历史最高点,达到了7.2亿头。然而,从2019年开始,我国猪肉供给开始下降。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种猪养殖户数量减少,导致种猪供应不足。供给下降导致猪肉价格上涨。据统计,2020年我国猪肉价格最高时达到每斤30元以上。

3. **监管政策调整**

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猪产业链投融资的监管,目的是为了防止金融风险。2020年,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猪产业链稳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金融机构服务猪产业链稳定发展提出了十条要求,其中包括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强风险管控,避免信贷资金被挪用至生猪养殖产能扩张。2021年,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做好生猪产能调节相关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要严格控制向生猪养殖企业发放贷款,不得向生猪养殖企业发放用于产能扩张的贷款。

### **三、影响及展望**

1. **影响**

《意见》的出台对我国猪产业链的投融资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金融机构对猪产业链的投资意愿下降,导致猪产业链投融资规模缩减。另一方面,一些猪产业链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导致其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

2. **展望**

《意见》的出台有利于我国猪产业链健康发展。一方面,可以防止金融机构盲目投资猪产业链,导致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猪产业链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